“確實不容易。前后投入了500多億資金,近3千家配套廠商,累計超過10萬人次的共同努力,而606所那邊,堆積起來的報廢材料都能堆成一座金山了,這才成功搞出了這么一臺樣機!如果當初再給我一次機會,我絕對不會再想弄這么個玩意兒?!?br>
沒錯,為了先把這玩意兒給弄出來,他幾乎抽調了整個動力工程研究所的精干力量,連高能粒子發(fā)動機的研發(fā)進度都不得不為此而推遲,整個動力研究所,上至他劉峰,下到最普通的研究員,這幾個月來幾乎都沒有睡過一個整覺的!
容易嗎他們?
一旁的金東寒院士也嘆了一口氣:“是啊,不容易,不過咱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有了這東西,未來已經牢牢掌握在了我們手中!說實在的,真是難以置信,我們竟然真的能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里,把這玩意兒給打造出來!”
陳學東沒有說話,但臉上的表情,卻不比這位平靜多少。
相比起一開始就投身在發(fā)動機研制工作當中的金東寒來說,“半路出家”的他,更能從這一刻感覺到那種幸運以及滿滿的成就感。
如果當初劉峰沒有想起他,或者在選擇的時候自己行將踏錯的話,收獲這一切的就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了!
此時此刻,對于劉峰,除了滿滿的敬佩以外,他的心中更是充滿了感激,感激他的知遇之恩,感激他讓自己能夠經歷這一切,若非現在還差了最后一步“試車”沒有完成,他早就拉著劉峰一起喝酒慶祝去了!
從兩位院士的臉上讀出了那一抹如夢似幻,劉峰卻搖了搖頭說:
“將近一年的時間,只能說勉強合格吧。這么大的投入,又有這么多大佬一起攻關,竟然也拖了這么久,看來,還是因為咱們的基礎工業(yè)太過薄弱,大而不強??!”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